根據文藝復興時期的觀點,每種藝術形式都有它獨特意義,單就繪畫而論,16世紀藝術家,也是重要藝評家瓦薩里曾說:
「繪畫,是世界之窗」
瓦薩里相信,打從聖經時代開始,視覺藝術的創造(尤其是繪畫)是反映人類文明繁榮的重要面向。 透過藝術,拓延了我們的直覺、思考與想像力。人類透過藝術溝通,挑釁或揭示。
值得注意的是,繪畫是統合色彩、線條與幾何構成的美術形式,透過視覺傳達意義,立場,觀點和基本信念。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的今天,世界就在我們的指尖之下,任何圖片,只要鍵入關鍵字,它就以趨近光速的效率來到我們面前,這時候,一定要請你停下閱讀的腳步,與我一起思考:那為什麼要去博物館和畫廊呢?
讓我們先把場景拉到英國倫敦市中心,完工於1805年的納爾遜廣場。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巨大廣場,自維多利亞時期以來,就是重要的公共空間,尤其是位於廣場北面的國家畫廊(National Gallery),與法國巴棃的羅浮宮(Musée du Louvre)、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(Museo Nacional del Prado)、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(Kunsthistorisches Museum)、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(Galleria degli Uffizi)、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(Het Rijksmuseum Amsterdam)、還有俄羅斯聖彼得堡的隱士廬博物館(Hermitage Museum),並列為歐洲最重要的七大美術館。
英國國家畫廊
成立於1824年的國家畫廊,網羅了13至20世紀重要的藝術大師傑作。首次拜訪的旅人們必定大感意外,這樣一座世界級的美術館竟然免費-尤其是在物價高昂的首都倫敦。
我個人偏愛從國家畫廊位於廣場西側的Sainsbury Wing入內,以中世紀的慵懶細細品味屬於13至15世紀的哥德式藝術(Gothic art)與文藝復興早期的作品。揚.范.艾克的《阿爾諾非尼夫婦》是不可錯過的重點,透過北方文藝復興的藝術手法,打破我們與畫中人物的界限籓籬,彷彿我們也親臨見證了這場神聖的婚禮。從這幅畫作開始,藝術成為一扇窗,具有純粹透明的哲學性質,讓我們以更清晰的方式看待人與世界獨特的關聯,這是國家畫廊最重要的目的。
《阿爾諾非尼夫婦》局部
即使你目前没機會親自拜訪倫敦國家畫廊,也請你一定不能錯過《歡迎光臨國家畫廊》(National Gallery)。今年高齡87歲的美國紀錄片大師佛費德瑞克魏斯曼(Frederick Wiseman),於2015年推出耗費3個月時間拍攝,8個月後製剪接才完成的第39部紀綠片,帶領我們一窺國家畫廊的經典收藏,透過一幅幅畫作所描繪的迷人故事,細覽人生風景,揭露大師創作秘辛,也呈現了館員與藝術家們研究、修復和策展的幕後點滴。
對我而言,《歡迎光臨國家畫廊》向觀眾丟了一個重要的議題:
在21世紀的今天,世界就在我們指尖之下。任何畫作圖片,只要鍵入關鍵字,這些資料就會以光速來到我們面前,在這種情境之下,我們有必要去博物館嗎?
魏斯曼透過三個小時的影像鋪陳,向全世界表達一個簡單的概念:「藝術」不僅僅只是博物館、教學機構或研究單位的專利,「藝術」是屬於公眾的道德與政治議題,是美與醜、善與惡的人生展演場,是名與利、罪與罰的心理劇院。我們所感知的所有一切,都與藝術習習相關。
達文西將他對天主教神學教義與人性的思辨,透過《岩窟裡的聖母》展現他的探索結果;小霍爾班以一幅《大使》,表達了16世紀歐洲對宗教分裂的焦慮擔憂;卡拉瓦喬聖俗難分的《以馬忤斯晚餐》,也傳達出他個人對天主教廷僵化的不耐;而透納的色彩生動、大膽前衛的《戰鬥的勇猛號》,向世人宣告一種新形式的視覺表現已經到來,即使是近兩百年後的今天,這些畫作依舊撼動人心,擁有難以言喻的力量。
《岩窟裡的聖母》局部
即使,你對梵谷的向日葵瞭若指掌,你熟悉他每個時期風格轉變、熟讀文生與弟弟西奧之間的所有書信、日記,也對他與高更之間的情仇愛恨細數家珍,但這一切,永遠比不上,站在國家畫廊的小角落,與來自全世界的旅人,一起摒息、一起落淚,一起感受梵谷留在畫布上的熱情與寂寞。
這份悸動,是手機無法傳達的,我想,也是魏斯曼想對我們說的吧!
CATCHPLAY ON DEMAND【編看編談】陪你雞年嗑電影 ★
結帳時輸入優惠代碼【chicken888】,立即免費看《歡迎光臨國家畫廊》,代碼有效期限為2017/02/05前,也可自選其他電影免費看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