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電影節在每年盛夏舉辦,從選片方向到影展特色,都正好與年底歷史悠久的金馬國際影展拉開區隔。金馬影展通常大師雲集,幾乎名導新作都會在歲末時刻匯聚其間;而台北電影節則另闢蹊徑,除了以台灣電影為主的「台北電影獎」競賽,還有全台灣唯一一個劇情長片的國際競賽單元「國際新導演競賽」(以前叫做「國際青年導演競賽」),另外就是行之有年的「主題城市」單元。這幾個特色,逐漸凝聚成台北電影節的招牌。不過今年邁入第十八屆,電影節在新主席李屏賓的帶領下,從節目的架構到主軸,都有嶄新的思維與策展理念。無論如何,趕集今年影展的此刻,不妨也在此回味一下過去歷來影展選映過的精彩影片,因為時間絲毫不會減損這些作品的閃閃光芒。
1.《初戀潛水艇》
第13屆 主題城市─英倫潮流
那一年的主題城市是英國倫敦。除了無數英國各個年代、影響歷史重要的作品,以及焦點導演麥可鮑威爾之外,影展一口氣也選了許多當代重要的英國新片,有些甚至當時還沒有引進台灣市場。2011年的《初戀潛水艇》描寫早熟少年一方面亟欲戀愛並「破處」,另一方面又想破壞媽媽跟新男友的戀曲。混合著青春的詩意與單純的美好,加上迷人的英倫搖滾樂章點綴其間,有點像是《戀夏500日》混合《搖滾青春戀習曲》的味道,現在看來依舊浪漫無敵、超級可愛。猜不到的是另一個驚喜是,本片監製為好萊塢喜劇男星班史提勒,這位冷面笑匠還在片中客串了一角,十分關鍵。
2.《完全自殺門診》
第13屆 午夜強心臟
雖然總是接續在倍受歡迎的金馬奇幻影展之後,頗有壓力,但台北電影節依舊不放過選映奇幻類型電影,組成「午夜強心臟」這類單元,讓愛好此道的觀眾還是能夠找到樂趣。《完全自殺門診》是一部完全不按牌出牌的黑色喜劇,這部黑白片用冷調的畫面,塑造出一個尋求死亡解脫的世界。在一座古堡裡,許多富有的上流人士來此花錢找「死」,死前還能完成各種天馬行空的怪誕遺願,電影透過這些荒謬、混亂、無奇不有的尋死病人,點出現代社會人們心靈上的受傷與脆弱。在談笑風生之餘,我們不得不重新思維自己對生與死的看法,或者甚至質疑起人類是否有決定自己生存或死亡的權力。
3.《推拿》
第16屆 年度精選
其實這部曾在柏林影展獲獎,更襲捲金馬獎包括最佳影片在內六項大獎的中國電影,大概光列出這些得獎紀錄,似乎也毋需另外為文推薦。不過當年我確實是在中山堂那張超大的銀幕上,第一次看見這部婁燁執導、改編自畢飛宇小說的精彩作品。藉由一個盲人按摩院裡的男男女女,各自面臨生活與感情的衝擊或難題,《推拿》幾乎把「慾望」這個母題,透過這些看不見的角色,詮釋地淋漓盡致。在影像上,它時而模擬盲人的視角,時而跳躍成某個角色的眼睛,有時又變成客觀的第三者,在動靜觀瞻之間,更能精準呈現這些失明人士最幽微透徹的內在。《推拿》不僅是婁燁個人的生涯代表作,也是我心目中近年來兩岸三地最好的華語電影之一。
4.《實習男生存法則》
第16屆 國際新導演競賽
國際新導演競賽是台北電影節的一大特色。每年,策展團隊都幾乎從幾百部報名與考慮的作品名單中,精挑細選出十二部各國新銳導演的佼佼者,列名參賽,可說部部都是一時之選。若能從這個名單中脫穎而出獲得大獎,那更是難上加難的菁英之作。過去歷來,韓國電影曾獲得兩次這個競賽的首獎,正巧的是,兩部都是導演的畢業製作,相當驚人,其中一部就是《實習男生存法則》。導演李容承用極低的成本,幾乎只有辦公室與公寓裡兩個場景,搬演了一個社會新鮮人的職場困境。從實習生變成當紅炸子雞,再一夕之間變成人人喊打的落水狗,小小辦公室裡的殘酷巧詐、人性醜陋,一點也不輸古裝宮鬥戲;但它簡單中又寫實深刻的情節與純熟的敘事技巧,又讓人驚艷於這只是導演的第一部作品。韓國電影的實力,永遠都讓人無法小覷。
5.《寧靜咖啡館之歌》
第17屆 台北電影獎、國際新導演競賽
台北電影節是台灣本土電影競逐比賽、首映曝光的重要舞台。其中「台北電影獎」與金馬獎有著明顯區隔,是一個只以台灣導演作品為競逐資格的競賽,而且劇情、動畫、紀錄、短片四類各擅勝場,皆可同場比拼,亦成為它與眾不同的特色。這部《寧靜咖啡館之歌》就是一個很奇妙的例子,若不解釋,很多人會以為它是部日本片,但其實導演是道道地地的台灣人姜秀瓊,她以溫柔靜謐的風格,執導了這部以咖啡建立起兩個女人友誼的療癒系電影。也因為導演的台灣身份,本片同時入選了2015年的「台北電影獎」與「國際新導演競賽」兩個單元,成為台灣代表;最後甚至破天荒地讓女主角永作博美,成為第一位台北電影獎的日本籍影后,寫下嶄新紀錄。
(本文作者為知名影評人,曾任第十三至十五屆台北電影節策展人,並以《第四張畫》入圍第四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。)
同場加映
★《CatchPlay》暑假請你看電影,豐富新片或經典好片可自選免費看!
結帳時輸入優惠代碼【saymovie47】,立即免費觀賞任一台北電影節歷屆精選佳片。
代碼有效期限為7/31前,也可自選其他新片或經典好片免費看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