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秉泓(Ryan)
by 鄭秉泓(Ryan)

第54屆金馬獎得獎名單已於台灣時間11月25日晚上揭曉。有別於去年台片在金馬獎的大挫敗,今年台灣觀眾應該會忍不住要大喊一聲萬德佛(Wonderful),然後再追加一句卡樂佛(Colorful)。

大佛萬德佛

大佛普拉斯》的三位核心主創贏得五項金馬獎。黃信堯連獲新導演和改編劇本獎,一手催生本片的監製鍾孟宏則以化名「中島長雄」贏得攝影獎(前三次以自己的作品入圍攝影項目反倒未獲獎),至於首度為電影配樂的林生祥,則是一舉拿下原創電影音樂和歌曲(獲獎曲〈有無〉由林生祥作曲並主唱、王昭華填詞)兩項金馬獎。

大佛普拉斯

黃信堯曾以紀錄片《沈沒之島》贏得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,後來由紀錄片跨足劇情創作,拍了劇情短片《大佛》,因為入圍金馬獎創作短片而被當屆擔任評審的鍾孟宏看到,遂發展成為今日的《大佛普拉斯》,不僅榮膺今年台北電影節開幕片殊榮,更讓黃信堯拿下第二座百萬首獎。此片全台票房達新台幣2500萬,對於一部採用黑白攝影的電影來說相當不容易,除了充滿個人魅力的台語旁白居功厥偉,創作者對於弱勢族群和社會角落的真誠關懷,加上意想不到的卡司組合及驚奇不斷的整體演出,更是擴展了這部年度草根奇片的人性視野。

台灣電影萬德佛

入圍十項的《大佛普拉斯》獲獎數最多,然而笑到最後的贏家卻是入圍七項的《血觀音》。這場神佛之戰,《大佛普拉斯》最終以一票之差在最佳影片項目飲恨。至今三部電影長片皆入圍最佳影片的楊雅喆,終於以《血觀音》修成正果,共計贏得最佳影片、最佳女主角、最佳女配角三項,外加一座觀眾票選獎。

血觀音

新科金馬影后惠英紅 30年前就在台片《國父傳》中飾演秋瑾

值得注意的是,人生際遇堪稱傳奇的香港演員惠英紅,上半年才以《幸運是我》第三度在香港電影金像獎封后,如今又以《血觀音》(這並非她首度演出台片,三十年前她曾在丁善璽執導的台港合拍鉅片《國父傳》中飾演秋瑾)贏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,連同46屆以《心魔》贏得金馬獎女配角,她緊隨盧燕、蕭芳芳、張艾嘉歸亞蕾張曼玉、葉德嫻、舒淇、林嘉欣的步伐,成為金馬獎女主角和女配角的雙料得主。至於從「死亡之組」女配角項目突圍的14歲天才少女文淇,雖然沒有打破以《只要我長大》獲女配角獎的林珊如(10歲得獎)、以《父子》獲男配角兼新演員獎的吳景滔(9歲得獎)紀錄,但她在同一年度獲得雙料提名(以《嘉年華》入圍女主角項目),兩部片中突破性的表現,早已是許多人心中最具未來性的華語電影新星。

由左至右:《只要我長大》的林珊如、《父子》的吳景滔以及《血觀音》的文淇

血觀音​​​​​​​》雖與《大佛普拉斯​​​​​​​》激戰不斷,但從另一角度來看,兩者彷彿台灣電影的一體兩面,一彩色一黑白,一陰一陽,一上流一下流,前者張牙舞爪,後者嘻笑怒罵——合起來即構成一幅「後海角年代」台灣電影眾生相。而台灣電影今年憑藉《大佛普拉斯​​​​​​​》和《血觀音​​​​​​​》拿下八座獎項(不含觀眾票選獎),倘若再加上獲最佳男配角的《阿莉芙陳竹昇、獲最佳新演員的《強尼‧凱克》瑞瑪席丹、獲最佳創作短片的《亮亮與噴子》、獲最佳音效的《報告老師!怪怪怪怪物!》,以及台灣特效團隊的首座金馬視覺設計獎(《擺渡人》),2017年的金馬獎的確是台灣電影豐收的一年,從影片、導演、演員到技術項目皆有所斬獲。

金馬棒棒的 ~~

報告老師!怪怪怪怪物!

華語電影卡樂佛

當然,台灣電影出頭天,金馬獎也沒忘了關照其他華語電影。本屆由《嘉年華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》、《輕鬆+愉快》領軍(兩者皆入圍最佳影片、導演),《老獸》、《冰之下》,再加上動畫片《大世界》和《大護法》共襄盛舉,金馬獎肯定獨立精神的用意明顯,而這批優秀作品和台灣的《大佛普拉斯​​​​​​​》、《血觀音​​​​​​​》相互輝映,揭露了一個沒有一絲輕鬆愉快,只見層層剝削的底層中國。

《老獸》金馬入圍三項拿下兩項大獎

《老獸》拿下最佳男主角和原著劇本,《大世界》贏得最佳動畫,可謂實至名歸。不過我個人無法苟同文晏以《嘉年華​​​​​​​》成為金馬獎史上第三位女性的最佳導演獲獎者。

嘉年華​​​​​​​》導演文晏

嘉年華​​​​​​​》毫無疑問是一部水準之上的藝術小品,它關注的面向非常深沈,從少女遭受性侵事件延伸到對於中國底層、中產階級以及警政利益結構的觀察,非常勇敢,而演員包括初生之犢的文淇、周美君,以及飾演父親的耿樂等人皆有優異的表現。

嘉年華

然而,「水準之上」和「優秀到足以頒給最佳導演獎」之間,仍存在著一個相對性的鴻溝。如同《輕鬆+愉快》令人想起美國的柯恩兄弟,《嘉年華​​​​​​​》則充斥著費里尼、安哲羅普洛斯以及達頓兄弟的痕跡,文晏甚至找了與達頓兄弟長期合作的攝影組工作人員Benoît Dervaux為《嘉年華​​​​​​​》掌鏡,片中每個超現實的或者詩意的部份,以及寫實的部份,對我來說,只是「臨摹」,而非「創造」。

我以為這次入圍的五部影片和五位導演中,只有張艾嘉許鞍華發展出貨真價實且具有個人特色的電影語言。文晏、耿軍和楊雅喆獲得本屆金馬獎提名的作品,雖有令人驚豔的部份,但仍有太多的不足,因此這回若要為他們冠以「最佳導演獎」的殊榮,說實話會有點過於勉強。就入圍作品論,《相愛相親》的張艾嘉才是我心目中本屆金馬獎最應予以肯定的年度最佳導演。

張艾嘉以《相愛相親》入圍了最佳導演、女主角與最佳原著劇本等三項大獎都落馬,卻依然展現大氣風度 

我私自揣測,評審團或許是基於鼓勵新生代的立場,而頒予文晏如此殊榮(在此之前只有陳沖和許鞍華兩位女性贏得金馬最佳導演獎),然而寧可忽略張艾嘉在《相愛相親》看似平淡無奇實則細膩綿長的情感堆疊(張艾嘉已是第三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項目),卻反其道而行去肯定刻意討好西方影展美學但不夠厚實的《嘉年華​​​​​​​》,甚至為文晏鋪路創造歷史,即便此舉為華語電影的百花齊放再添一筆,我還是要為張艾嘉抱個不平,《相愛相親》絕對是本屆金馬獎最圓融最成熟最不著痕跡的作品。

當然,得獎是一時的,高興一夜就好。一部電影的影響力,或許是一年半載,也可能是五年十年。第54屆金馬獎終究落幕了,台灣電影看似風光,然而今年卻是台灣電影面臨票房重重挫敗的一年,包括魏德聖、九把刀、陳玉勳等票房保證都初嚐敗績,喜劇泰斗豬哥亮也在今年辭世,距離《海角七号》締造票房神話的整整九年之後,台灣電影好像歸零了般,不再只是草根喜劇或者小清新文藝愛情,而是以政治驚悚片、奇情片、恐怖片、社會寫實片、音樂劇電影等多元卡樂佛的面貌接力怒放,正式宣告21世紀台灣電影下一個階段的到來。

金馬 54得主大合照,咱們明年金馬 55見!